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资料

家长们注意了:别让肥胖偷走孩子的身高

来源:管理员时间:2025-05-22

在老一辈儿的育儿观念里,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被视为身体好、有福气的象征。因此,只要孩子能吃下,就不加节制地给TA吃、吃、吃;只要孩子不想动,就坚决不让TA动一下……可殊不知,这一波操作,却可能导致孩子体重超标,甚至出现超重、肥胖的情况。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肥胖现象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多吃点长身体,胖点没关系,能吃能喝还不生病。实际上儿童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儿童肥胖不是简单的“长肉”,它不仅关乎孩子的当前健康,还可能影响其未来健康,家长朋友们务必要高度重视。

儿童肥胖会影响长高

肥胖对儿童的身高影响较大,原因有4点:

激素分泌异常:肥胖会导致体内某些激素(如胰岛素、性激素等)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促使骨骺线提前闭合。一旦骨骺线过早闭合,孩子的身高增长就会停止,最终可能达不到遗传身高。

运动能力受限:肥胖的孩子整体负担比较大,比如心血管、膝盖等。别人能运动半小时,肥胖的孩子可能只运动五分钟,缺少运动也是长不高的原因之一。

营养摄入失衡:肥胖的孩子可能会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等),而对蛋白质、维生素等促进生长的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这种不平衡的饮食不仅不会帮助长高,反而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

内分泌系统失调:肥胖还可能让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干扰。生长激素是孩子长高的“关键钥匙”,如果分泌不足,孩子的身高增长就会受限。

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重?

一、避免暴饮暴食,合理饮食

01吃饭要细嚼慢咽。吃饭时咀嚼的次数越多,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组胺等内分泌激素越多,就越容易释放饱腹信号,避免暴饮暴食。

02营养多一点。日常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尽量多样化。同时烹调食物时需遵循“少盐少油,优质蛋白质”的原则,尽可能避免肥肉等高油脂食物摄入,多食用绿色蔬菜及瘦肉等。

03糖分少一点。严格控制冰淇淋、巧克力、蜂蜜、奶油蛋糕等高糖甜品的摄入,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和高糖果汁。

二、增加运动量,促进骨骼发育

建议每天安排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如跑步、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帮助消耗多余脂肪,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身高增长。选择跳跃类运动(如跳绳、篮球)尤其有助于骨骼拉伸和生长。

三、充足的睡眠

01晚餐吃七八成饱,睡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02睡前1小时喝杯热牛奶,洗个温水澡。听柔美轻音乐,让身心彻底放松。

03保持平和的情绪,睡前不要让大脑太兴奋。

04建议学龄期的孩子最好在晚上9点半之前睡觉,哪怕是居家不上学也不要晚于10点入睡,并且每晚至少睡足8小时,对儿童身高的增长是非常有利的。

何时需要警惕肥胖对身体的影响?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至内分泌代谢科就诊:

体重指数(BMI)持续超标:BMI超过同龄儿童正常范围(见文末表格《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与肥界值》)。

生长速率异常:3岁后年身高增长<5cm,或出现“身高百分位快速下降”(如从第50百分位骤降至第10百分位以下)。

性早熟征象: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或者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睾丸容积>4ml(约鹌鹑蛋大小)。

代谢异常体征:颈部、腋下皮肤出现天鹅绒样色素沉着(黑棘皮症)、血压偏高、血脂/血糖检测异常。

家长必读:走出肥胖认知误区

婴儿肥会自己瘦:4岁后持续肥胖的儿童,成年肥胖概率达40%-70%,早期干预可降低80%的成年慢性病风险。

“节食减肥”危害更大:盲目限制饮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性矮小,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低升糖指数(GI)、足够营养素”的个性化方案。

“肥胖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家庭饮食模式(如全家高糖高脂饮食)、父母体重管理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建议“全家一起健康生活”。

儿童肥胖的管理需要家庭、医疗、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内分泌代谢科医生,我们呼吁家长们能够重视儿童肥胖问题,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和保证充足睡眠等措施,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孩子的身高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记住:健康的体重,才是给孩子未来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简介

吕霄 枣庄市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生长发育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枣庄市医学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工作10余年,擅长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供稿:吕霄   审核:于春梅)


枣庄市立医院 ©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2184号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龙头中路41号(医院本部)、枣庄市新城武夷山北路(新城分院)
咨询电话:0632-3282676(工作时间)、0632-3288020(非工作时间)
预约分诊电话:0632-3690100、3690200
新城分院电话:0632-8076677
你是我们的第5691635位访客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1016号
技术支持: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