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姨可以说是消化内科的老熟人了,最初她是作为陪护与科室结缘的,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伴,十余年的时光里,她每年得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医院里,直到五年前也是在科里送走了老伴,其后大约一年前她自己作为病人住了一次院也是在消化内科,长久的相处,她与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很熟悉,甚至和当时的护士长成为了好友。
然而,时隔四年,当Z姨因“便血”再次踏入这个熟悉的地方时,却感到手足无措。物是人非,眼前的医生和护士大多是陌生的面孔,她一个都不认识。当她找到我时,才得知连护士长也换成了我。了解情况后,看着坐在电动轮椅上局促不安的Z姨,我先安排大夫为她接诊。询问病情后,又遇到了难题,Z姨需要做无痛胃肠镜检查,但她没有陪护。她的独子在遥远的南方城市,本地没有亲属。Z姨觉得病情没必要让儿子千里迢迢赶回来,她的朋友也大多是七旬上下的老人,不适合来照顾她。她涨红了脸颊,双手互搓,显得十分窘迫。我在一旁安慰她,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最终,我们电话通知了她的儿子,并详细讲解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Z姨自己签下了手术知情同意书。
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接诊大夫为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Z姨完善了心脏彩超、心电图和相关检验指标的筛查,并请了心内科专家会诊。安顿好Z姨后,我给前护士长任老师打了电话。当任老师来到Z姨身边时,她们的熟稔和Z姨的放松都显而易见。任老师重新把我介绍给Z姨,并告诉她有事可以放心来找我。我知道,这是信任在传递。
晚上,夜班护士郑蕊恰好是Z姨熟识的,这让Z姨又找回了曾经的熟悉和安心感。第二天,到了胃肠镜检查的日子,天空飘着小雨。Z姨坚持要自己坐着电动轮椅去检查,麻醉醒后自己再开电动轮椅回来。但在我们的坚持下,由下夜班的郑蕊全程陪同她完成了检查。检查结果很理想,便血只是由痔疮引起的,Z姨心头的阴霾也终于一扫而光了。出院那天,我们把Z姨送到电梯口,她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局促,满脸笑容地向我们道谢和道别。她说,虽然科室里大多是不认识的年轻人,但她依然感受到了一如既往的温暖。
在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虽不断更替,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却始终如一,这份温暖早已融入科室的血脉,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将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供稿:消化内科 审核: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