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院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一份特别的关爱温暖了所有人的心。一位10月龄小患者的父母携一面绣着“医术神奇转危为安,精心护理痊愈如初”的锦旗,带着患儿一起向麻醉重症监护室所有医护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他们眼中激动的泪水是对医护人员深深的感激,手中的锦旗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7月14日,患儿因嵌顿疝修补术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转入AICU进行观察。对于成年患者而言,术后镇静镇痛是舒适化医疗的重要一环,但对于如此年幼的孩子,镇静药物的使用可能利大于弊。面对这个稚嫩的生命,AICU的医护团队没有机械地执行标准化流程,而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讨论:“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让他少受一点药物的影响?”最终,团队决定摒弃镇静药物的使用,转而采用一种最原始却最温暖的方式——安抚照护。
在接下来的照护里,AICU的医护人员自发排班,轮流将小患者抱在怀中,轻拍安抚。科主任姚群说:“孩子太小了,陌生的环境、伤口的疼痛,都会让他害怕。我们抱着他,是想让他知道,这里有人陪着他,他不是一个人。”令人欣慰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没有出现术后躁动或疼痛导致的哭闹,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便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回到了父母的怀抱。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平安归来,精神状态良好时,他们既惊喜又感动。他们知道,在冰冷的医疗仪器背后,是一群用真心守护孩子的白衣天使。
AICU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学的真谛:真正的医学不仅是科学的精准,更是人性的温暖。他们本可以选择简单的镇静药物处理方式,让患儿“安静”地度过监护期。但他们却选择了更费时费力的拥抱和陪伴,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安全和信任。这种照护方式不仅降低了药物副作用风险,还缩短了康复时间,提升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另一种可能——当技术遇上仁心,冰冷的病房也能变成温暖的港湾。
自2023年AICU正式成立以来,这是目前收治年龄最小的患者。麻醉重症监护室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关注“病”,更关注“人”;不仅追求“治愈”,更追求“关怀”。因为真正的医学,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药物,而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所以面对每一位患者,他们总是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让患者安全、舒适、平稳的度过围术期。
正如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学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医疗模式。
(供稿:客户服务部 审核:王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