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消化内科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成功救治了多例消化道异物患者,异物均被安全、高效地取出。这一系列成功案例,充分彰显了消化内科在应对消化道异物等紧急情况时的专业素养与高效能力。
其中一例患者为精神异常者,疑似吞食了一只金属勺子。由于患者无法有效沟通且配合度极低,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极大。面对这一挑战,门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影像学检查,精准明确了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穿孔等关键信息。在排除手术禁忌后,紧急在内镜室为患者实施了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手术过程中,团队发现患者的食管及胃腔内共有三截异物,这些异物边缘锐利,体积较大,给手术操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为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黏膜造成二次划伤、出血或穿孔,团队精心优化了操作方案。在精细的操作和团队的紧密协作下,最终将这三段金属异物逐一安全取出,并在术后拼接确认,这些异物拼接后正是一只完整的金属勺。
消化道异物科普
常见异物有哪些?
·儿童:玩具零件、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发卡等;
·成人:鱼刺、鸡骨、枣核、假牙、牙签等;
·精神障碍或特殊人群:钉子、刀片、剪刀、玻璃、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异食癖者:泥土、头发、塑料、布料等非食品物质。
会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异物感、疼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如果异物滞留超过24小时,并发症风险显著上升。
异物存留于消化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黏膜划伤、溃疡、出血;
·异物嵌顿或梗阻,导致吞咽困难、呕吐;
·穿孔(尤其尖锐异物),引发腹膜炎或纵隔感染;
·纽扣电池可在数小时内发生化学泄漏,导致组织坏死;
·磁性异物如果吞食多块,可能吸合肠壁造成缺血或瘘管。
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保持冷静,判断情况
·如果异物卡在咽喉,可尝试咳嗽排出,或在光亮下用镊子取出(仅限可见、易夹取的情况);如无法取出,避免强行吞咽,应立即就医,通过喉镜取出。
第二步:明确就医指征
·一旦异物进入食管以下,需尽快至医院就诊;
·尤其是电池、尖锐物、长条形物体(>5cm)、磁性物体等,建议急诊处理。
第三步:配合检查与治疗
·如实向医生说明异物属性、吞服时间、最后进食时间等信息;
·医生可能会安排X线、CT等影像检查,明确异物位置、有无穿孔、与周围脏器关系,评估风险;
·多数消化道异物可通过内镜取出,安全、高效;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内镜无法取出,需外科手术干预。
注意事项:
·成人或儿童如接受无痛胃镜,需严格禁食6–8小时、禁水2小时;
·怀疑食管异物者,建议连口水都不要吞。
❌ 千万别做这些!
1.强行吞咽食物(如馒头、米饭):极易推动异物深入,加重损伤甚至引起穿孔;
2.大量喝醋:醋无法软化卡住的鱼刺,反而刺激食管黏膜;
3.自行催吐:可能导致反流误吸、黏膜二次损伤或异物移位;
4.拖延不理:纽扣电池4小时就可开始腐蚀,尖锐异物可随蠕动深入组织。
如何有效预防?
·进食时尽量剔除鱼刺、碎骨、枣核等异物;
·饮酒后慎食带刺、带骨食物;
·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说笑、跑动;
·家中有幼儿的,应收好硬币、电池、钥匙等小物件,选择安全、无锐角、无磁性的玩具,并加强看护;
·戴假牙者定期检查义齿松动情况,尤其睡前应取下;
·精神障碍者需在监护下进食和行为管理,远离危险物品。
消化道异物是常见急症,极具潜在危险。我院内镜中心长期开展24小时急诊异物取出术,技术成熟、创伤小、康复快,全力守护患者健康。也提醒大家:进食须谨慎,防患于未然——愿大家享受美味,更享受健康!
作者简介:赵元武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兼任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学组委员,枣庄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曾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学习,对消化系统常见病、急重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擅长胃肠镜、超声内镜、消化道早癌筛查以及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EMR、消化道异物取出、内镜下止血等治疗。
(供稿:赵元武 审核:于春梅)